作为马铃薯核心产区之一的贵州,在网络上被亲切地称为“洋芋国”, 这一称呼源于贵州人民对土豆的深厚情感以及贵州独特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底蕴。
如果要问贵州哪里的马铃薯最出名,非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莫属。
威宁的洋芋为什么格外好吃,与当地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密不可分。
地处川滇黔交界处的威宁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这里生长的马铃薯块大、产量高、淀粉足、品质优、退化慢、口感好,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堪称马铃薯生长的 “理想国”。
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薯城、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100个农产品品牌……一个个荣誉称号印证了威宁马铃薯的影响力。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把马铃薯作为五大产业之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围绕“育优种、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全面推进,常年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其中早熟品种2万亩,中晚熟品种148万亩。
展开剩余72%立秋之时,高山之巅,中晚熟马铃薯摇曳着丰收的“薯”光。
“今年我采用‘错峰种植’的方式种了210多亩洋芋,先种的现在都能挖了。”威宁盐仓镇么站社区马铃薯种植大户高艳站在刚采收的地块旁,指着满地的“金疙瘩”高兴地说:“每亩产量有4000到4500斤,市场价每吨能卖到1300到1400元。”
威宁不仅是马铃薯种植地,更是马铃薯改良中心,建立了“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三级科技服务队伍,推进马铃薯规模化科学化种植过程中培育出的一系列优良品种应用于基地生产提升马铃薯良种覆盖率。同时引进以中垦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示范种植,护航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中垦薯业有限公司种薯培育基地智能温室,只见一排排郁郁葱葱的马铃薯种苗,竟在空中蓬勃生长,白色根须犹如“瀑布”般垂落,每一株上都挂满了黄色的马铃薯原原种,这些无需土壤即可生长的小土豆被称为“原原种”,它们是马铃薯“种子的种子”。
“我们基地采用的是先进的雾培法技术,通过高架苗床、精准施肥供水、智能控制薯苗等,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公司技术负责人黄雍平介绍说,“现代智能温室中遍布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并自动调节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和肥料等关键生长因素,让马铃薯种苗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目前,威宁年产原原种5000万粒以上,建立种薯生产基地40余万亩,产量60余万吨,通过推广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让亩产有了很大提升,最高亩产达8000斤。
今年,威宁还引入5G农田监测系统、无人机植保、雾化营养液精准喷灌等技术,打造无人化智能大棚,将马铃薯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聚焦种薯繁育、科技研发、加工转化及社会化服务,构建了马铃薯“育种-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显著提升了马铃薯原种的抗逆性和结薯质量,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高质高效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随着产业的持续壮大,威宁还推进马铃薯的加工,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自动化加工,马铃薯最终转化为全粉,成为薯片、面包等零食的原料,成为了美食江湖里的“千面郎君”。
威宁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完善,成立马铃薯协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家,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上百万吨,种薯外销20余万吨,不断提升威宁马铃薯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阳光之城,薯香弥漫,过去解决温饱的“救命薯”成了“金蛋蛋”, 正撑起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万里晴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发布于:贵州省巨港配资,股票配资知识网,萧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