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军工瞄准轮式自行榴弹炮:法国“凯撒”与乌克兰“博达纳”成焦点
2025年9月7日,据《防务快讯》披露,波兰正积极评估为本国武装部队增添轮式自行榴弹炮的可能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随着乌克兰国防工业产品被纳入“欧洲安全援助”(SAFE)贷款计划,乌克兰自主研发的2S22“博达纳”自行榴弹炮,已然跃升成为波兰潜在的采购热门。
此番评估的背景,源于近期在凯尔采国际国防工业展览会(MSPO 2025)上,波兰与乌克兰代表团之间就未来双边防务合作及“欧洲安全援助”贷款计划下的机遇展开的深入洽谈。尽管具体的谈判内容尚未对外公布,但此举无疑释放出波兰在陆军装备现代化进程中,正积极寻求多元化和技术升级的明确信号。
展开剩余82%“螃蟹”与“雷霆”的履带情结
当前,波兰陆军的自行榴弹炮装备体系主要以履带式平台为主。国产的AHS“螃蟹”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已成功列装,而从韩国引进的K9A1“雷霆”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采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履带式平台虽然在崎岖复杂地形下的越野性能表现卓越,但相较于轮式平台,其公路机动性相对受限,且长期运营维护成本也更为高昂。
“克里尔”项目的遗憾与“凯撒”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并非首次涉足轮式自行榴弹炮的研发。早在2011年,波兰便启动了名为AHS“克里尔”的自主轮式解决方案研发项目,并于2015年推出了首款原型车。然而,该项目历经波折,研制工作一再拖延,最终在2022年被彻底搁置,使得波兰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将重心完全放在履带式平台。
然而,历史的齿轮再次转动。进入2024年10月,波兰对轮式平台的兴趣骤然升温。法国的“凯撒”自行榴弹炮进入了波兰的视野,并接受了实地测试。尽管“凯撒”凭借其成熟的设计、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可靠的产量以及出色的综合性能,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候选方案——尤其是其6x6和8x8两种已实现量产的型号,均符合“欧洲安全援助”贷款计划的“欧洲含量”标准,为融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然而,“凯撒”最近却遭遇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据捷克国防部透露,该型榴弹炮在国家级试验中未能完全达到其宣称的技术指标,这使得捷克方面一度威胁要解除合同,迫使制造商暂停生产,以待问题的解决。这一事件无疑为“凯撒”的潜在采购蒙上了一层阴影。
“博达纳”:异军突起的模块化利器
相较之下,乌克兰的2S22“博达纳”自行榴弹炮,虽然在技术先进性上可能略逊于法国的“凯撒”,但其展现出的惊人生产速度(官方宣称月产量可达30辆),以及与西方榴弹炮相当的射程,使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有力竞争者。
“博达纳”最引人注目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其开发商——克拉马托尔斯克重型机床制造厂,已为“博达纳”申请了模块化炮塔专利,这意味着该炮塔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的底盘。这一特性赋予了客户极大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根据自身特定的作战需求和技术储备,灵活选择与之匹配的底盘平台。
此外,地缘政治优势也为“博达纳”增添了砝码。作为波兰的近邻,乌克兰在提供快速维修、更换炮管等方面的便利性毋庸置疑。更进一步,两国在“博达纳”项目上的潜在合作,更有可能催生出全新的、更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联合研发项目。
“博达纳-BG”:牵引炮的潜力股
除了自行榴弹炮,“博达纳-BG”牵引式榴弹炮的出现,也为波兰带来了新的选择。随着战场对灵活、成本效益高的炮兵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具有良好机动性的牵引火炮无疑将占据一席之地。若未来能够装备39倍径的炮管,“博达纳-BG”还能在近距离火力支援领域提供更强的战术灵活性。
未来走向:预算、策略与长远规划的博弈
纵观全局,波兰是否会最终引入轮式自行榴弹炮,亦或是继续坚持其已有的全履带式装备发展路线,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预算的充裕程度、国家军事战略的优先排序以及长期的国防规划。
就目前而言,法国的“凯撒”和乌克兰的“博达纳”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两大候选方案,它们各自的优势与潜在风险,都将是波兰军方在做出最终决策前,需要进行审慎权衡的关键点。这场关于未来火炮平台的选择,注定是预算、技术、地缘和战略意图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
发布于:天津市巨港配资,股票配资知识网,萧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